『反省性教學研究』授課大綱 授課教師:陳美如
☉課程目標:
邀請修習本課之研究生對自己之教學場域進行反思、詮釋、分析,並探求背後的理念,實地進行教學議題與事件之探討,過程中進行分享,討論,建立獨立研究的能力。
藉由反省性教學相關文獻的閱讀與討論,培養修習學生對教學世界的理解與感知,並經由實地的探究與影像的閱讀分析,形塑自身對教學的詮釋並建構屬於教師自身之理論。
☉授課方式:
一、教師講述
二、讀書報告與討論,建立教學實務研究之理論基礎
三、影像之觀察與探討
四、反省性教學議題之分享與報告
☉課程大綱:
週次 |
課程進度 |
研討內容 |
7/5 |
暖身:
課程簡介與上課方式說明
分享修習本課程的期望
|
|
7/12 |
起點:
教學中的「反省」
教師與教學之關連 |
|
7/19 |
進場:
從教育學看教學
個人生命史與教學 |
1.The Tact of Teaching: 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 第三章 教育學的概念
2.The Tact of Teaching: 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 第五章 教育學的實踐 |
7/26 |
他山之石:
「影像」對教學的反省與討論 |
印象最深刻的
對自己的意義
對自身教學的影響 |
8/2 |
養分 / 保持好奇與探究:
分享個人生命史與教學(一):
我從哪裡來?
我是怎樣的一個教育工作者? |
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第六章 維持一種強大且導向性的關係
|
8/9 |
破與立:
批判教學論
分享個人生命史與教學(二):
我從哪裡來?
我是怎樣的一個教育工作者? |
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
第二章
第三章 |
8/16 |
看見教學現場: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
|
The Complex World of Teaching
1.重新架構教室內的教育研究:從孩子的內心世界所獲得的一堂課
2.從不協調的噪音到交響樂:教師研究中的回憶自傳
3.超越教學法的迷戀:邁向一個人性化的教學 |
8/23 |
未來:
現在、過去與可能的教學
小組分享:從一個真實的教學事件分享自己置身其中的思考與行動,及其對自己的意義(四人)
團體分享: |
The Cultural of Education
第四章 |
8/30 |
反省性教學期末報告:自訂反省性教學領域之相關題目,可延續前面之探究,撰寫 3000-5000 字文章,做口頭報告,並透過課堂的分享討論與建議,將文章修正後發表 |
|
☉評量方式
一、平時成績: 閱讀討論與上課討論情形30%。
二、期中成績:個人與小組反省性教學經驗分享30%。
三、期末成績:反省性教學報告40%(書面、口頭)。
☉課程參考用書
1.Max van Manen (2005). The Tact of Teaching: 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houghtfulness.李樹英譯, 教學機智—教育智慧的意蘊。北京:教育科學出版社。
2. Max van Manen (2004).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.高淑清、連雅慧、林月琴等譯,探究生活經驗—建立 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。嘉義:濤石。
3.Freire,P.(2004).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.顧建新、趙友華、何曙榮等譯,被壓迫者教育學。上海:華東 師範大學出版社。
4.Mintz,E. & Yun, J.T. (2005). The Complex World of Teaching.陳佩正等譯,錯綜複雜的教學世界。台北:心理。
5.Bruner,J.(2001). The Cultural of Education.宋文里譯,教育的文化。台北:遠流。 |